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视频监控设备的部署日趋广泛、普及程度日渐提升,公共视频监控网络获得了长足发展,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视频监控提供了重要助力,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过去十年里,我国是全球视频监控设备部署增长最快的国家。视频监控网络的完善,不仅在提高治安水平、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成果卓著,也有效改善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防灾预警、市政设施抢修的效率。
目前,我国部署的超过1.7亿个视频监控设备中有2000万个以上由公安部门掌握。2012-2016年我国视频监控行业增长率均保持在15%以上。2017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据IDC预测,到2022年中国视频监控摄像头部署量将达到27.6亿台。从应用方面来看,安防、交通、金融、能源、教育等场景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根据公开资料,视频监控一般包括前端摄像机、传输线缆、视频监控平台。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通过对远程监控对象的录像、回放、联动报警、监控策略制定、应急指挥等应用,可以达到监控与通讯的双重功能。
为了进一步保障公共交通安全、秩序,维护乘客与司机权益,交通运输部正积极推动开展营运客运汽车安全监控及防护装置整治专项行动。行动明确要求,各地新进入市场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和“两客一危”车辆应当前装符合《技术规范》的智能视频监控装置,未前装的不得投入运营。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修订相关标准,明确强制安装要求。对各省公交车驾驶区域防护隔离设施的形式、安装数量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统筹部署推进专项行动,从而完成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安装与驾驶区域防护隔离设施安装两大行动任务举措。
受此影响,我国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呗进一步看好。据IHS Markit市场调研报告指出,全球城市视频监控市场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4.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城市视频监控市场,未来的市场增长速度有望继续提升。
随着社会需求与市场规模的扩张,海量数据处理与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困扰视频监控产业走向更加光明前景的“绊脚石”。因此,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在视频监控行业发展中融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为主流选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越发普及,帮助公安机关破获了盗窃、涉毒、追逃等各类案件,表现十分亮眼。不仅如此,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愈发成熟,视频监控还成为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儿童,寻找走失人员的有力“助手”。
人工智能与视频监控技术的互相融合,将推动智能监控产品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促进视频监控与生物识别两大市场的新增长、新爆发。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视频监控领域,还有利于对犯罪行为进行实时预防,实现安防手段由“事后取证”向“事中告警”和“事前预警”转移,最大程度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